前言

提高认知水平的经典书籍。

作者总结了从个人修养到为人处世的七项原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成熟模式图

“成熟模式图”( 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在这个体系下,有了自下而上的七个习惯。

前三个促使个人领域的成功,后三个促使公众领域的成功,最后一个是用来凑数的。

七个习惯可概括为:

  1. 积极主动:控制情绪,不受环境制约;
  2. 以始为终:确定个人原则并一以贯之;
  3. 要事第一:多干“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4. 双赢思维:多干利人又利己的事;
  5. 知彼解己:换位思考,体会他人感受;
  6. 综合统效:兼容并包,团队协作;
  7. 不断更新:保持学习。

据说坚持修炼此道,便可走向人生巅峰:

本书包含人类效能的许多原则,是基本而首要的,可永葆成功与幸福,放之四海皆准…

这么说不严谨。但了解这些原则还是很有价值的,其中“积极主动”、“要事第一”、“双赢思维”对我启发很大。下面整理读书笔记。

七个习惯概论

品德的意义

因此,近50年来讨论成功术的著作都很肤浅,谈的都是如何树立社会形象的技巧和如何成功的捷径。但这种用“阿斯匹林”和“创可贴”来治疗心灵痛苦的方法,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而不治本。有时似乎取得了暂时的效果,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不时又会重新浮现。

但在长久的人际关系中,单凭这些次要优势是难有作为的。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只有品德才是交流中最伶俐的“口齿”,正如爱默生( Emerson)所说:“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

当然,也有品德有余却沟通技巧不足的人,但即便人际关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也是瑕不掩瑜。

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梭罗( Thoreau)曾经说过:“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效能的定义

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在生活中“重蛋轻鹅”的人,最终会连这个产金蛋的资产也保不住。反之,“重鹅轻蛋”的人,最后自己都可能会被活活饿死,更不用说鹅了。
所以,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了多收获几枚金蛋而废寝忘食地工作,结果弄得精疲力竭,无法继续工作?其实若能好好睡一觉,那么第二天就会精力充沛,完成更多的工作,更好地迎接这一天的挑战。
再比如,你强迫别人按你的意志行事,结果却发现你们的关系变得空洞无物;反过来,如果你能用时用心经营人际关系,就能赢得信任与合作,通过开诚布公的交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磨刀不误砍柴工,分配能量,厚积薄发。这点我已经做到了。

习惯1: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弗兰克尔的例子

维克多·弗兰克尔(Victor Frankl,1905 -1997,出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译注)的感人事迹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上述疑问。
身为犹太人,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其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这期间他设想了各式各样的状况,比如想象他从死亡营获释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授自己从这段痛苦遭遇中学得的宝贵教训,告诉他们如何用心灵的眼睛看待自己的经历。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修炼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将内心的自由种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脱纳粹的禁锢。对于物质环境,纳粹享有决定权和一定的自由,但是弗兰克尔享有更伟大的自由——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美国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译注)曾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圣雄甘地:“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可见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竟然会听任这些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个例子直击我的内心。同样是封闭的环境,但控制情绪,处变不惊,精神便能自由自在。

对待恋爱关系

“可是没有爱,你让我怎么去爱呢?”
“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为她服务,为她牺牲,聆听她心里的话,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欣赏她,肯定她。你愿意吗?”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做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维持婚姻关系需要极大投入,爱意慢慢消散,最后只剩下责任。

婚姻制度果真泯灭人性,唉。

习惯2:以始为终

制定原则的重要性

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个人使命宣言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高晓松:”男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个人原则很重要,我现在就苦于琢磨这个事。

但列出个原则清单谈何容易,悟道必定需要长久积累。慢慢来,多读书,读国学经典。

根据原则做决策的例子

现在假定你已经买好票,准备晚上与配偶一起去听音乐会,对方兴奋不已,满怀期待。
可是下午四点钟,老板突然来电话要你晚上加班,理由是第二天上午九点钟有一个重要会议。
◆对以家庭或配偶为中心的人而言,当然是优先考虑配偶的感觉,为了不让他(她)失望,你很可能会委婉地拒绝老板。即使为了保住工作而勉强留下来加班,心里也一定十分不情愿,担心着配偶的反应,想着用什么合适的理由来平息他(她)的失望与不满。
◆以金钱为中心的人则看重加班费或加班对于老板调薪决策的影响,于是理直气壮地告诉配偶自己要加班,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应该谅解,毕竟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会觉得正中下怀,因为加班既可以让自己增加经验,又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有利晋升,所以不论是否需要,都会自动延长加班时间,并想当然地以为配偶会以此为荣,不会为爽约一事小题大做。
◆以名利为中心的人,会算计~下加班费能买到什么,或者考虑一下加班对个人形象有何助益,比如赢得一个为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美誉。
◆以享乐为中心的人,即使配偶并不介意,也还是会撇下工作赴约,因为实在需要犒劳自己一下。

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或其他因素的干扰,综观全局——工作需要、家庭需要、其他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决定的可能后果,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正确的选择。

通过心灵演练确定原则的例子

我曾在大学课堂上做过类似实验,我对学生说:“假设你只剩下一学期的生命了,那么该如何把握这最后的学习机会呢?请想象自己将怎样度过这个学期。”
突然换了一种思路后,学生们发现了很多新的价值观。
我要求他们以一周的时间,以这个思路来检讨自己,并每天记下心得。
结果,有人开始给父母写信,表达对父母的爱心和赞美;有人则与感情不和的手足或朋友重归于好,所有这一切都发人深省。
学生们行动的中心和主导的原则都是爱心。一旦想到自己的生命只有短暂的几个月,吵架、仇恨、羞辱和责骂就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而原则和价值观却变得无比清晰。

家庭原则、企业原则等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及理念,作为生活的重心,撰写家庭使命宣言正可加以凸显这个生活重心。家庭使命宣言有如宪法,可当作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标准,以及重大决定的依据,并使全家人团结在共同的目标下。

IBM主管时时不忘向员工强调该公司的三大原则:个人尊严、卓越与服务。
它们代表了IBM的信仰,因此不论世事如何变化,IBM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都始终信守这三大原则,无一例外。

习惯3:要事第一

反思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改观你的个人生活,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改观你的工作局面,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时间管理法

第一类事务:重要紧急
第二类事务:重要不紧急
第三类事务:不重要紧急
第四类事务:不重要不紧急

我多年的心得是: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

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
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授权,把任务分出去

授权是提高效能或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
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
已故名企业家潘尼( J.C.Penney)曾表示,他这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放手”。在发现独立难撑大局之后,他毅然决然授权让别人去做,结果造就了无数商店、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预期成果双方都要明确并且完全理解最终想要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要投入时间,有耐心,详细地描述最终的结果。具体的日程,明确截止期限。
事先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避免无谓的摸索,但是不要告诉他们要做什么。要让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明确指导方针,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

习惯4: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要么双赢,要么不做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里,任何非双赢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它们终将对长远的关系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利影响,你必须慎重对待这些影响的代价。如果你无法同对方达成双赢的协议,那么最好选择放弃。
在家里,“不能双赢就干脆放弃”这个原则也能让大家感到轻松自由。如果在看什么电影的问题上僵持不下,那么不如放弃看电影,做些别的事情,总比这个夜晚有人欢喜有人愁的要好。

富足的心态

富足的心态( Abundance Mentality)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公众领域的成功的意思不是压倒旁人,而是通过成功的有效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探讨,一起实现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理想,这种成功要以知足心态为基础。

马云创建淘宝平台,一心帮商家致富;马化腾以产品经理的心态,最重视用户体验;百度重广告竞价,便是反例。想成功,先利人,后利己。

习惯5: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四种自传式回应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 Autobiographical Response)的倾向: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父子沟通障碍的例子

请看以下一对父子的谈话,先从父亲的角度来看: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怎么回事?”←追根究底
子:“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父:“我当年也有同样的想法,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挺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好为人师子:“我已经耗了10年了,难道那些X+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
父:“修车?别开玩笑了。” ←价值判断子:“我不是开玩笑,我的同学乔伊辍学修车,现在月收入不少,这才有用啊。”
父:“现在或许如此,以后他后悔就来不及了。你不会喜欢修车的。好好念书,将来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好为人师子:“我不知道,可是乔伊现在很成功。”
父:“你已尽了全力吗?这所高中是名校,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好为人师、价值判断
子:“可是同学们都有同感。”
父:“你知不知道,把你养到这么大,你妈和我牺牲了多少?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你半途而废。”←价值判断子:“我知道你们牺牲很大,可是不值得。”
父:“你应该多读书,少看电视——” ←好为人师、价值判断
子:“爸,唉——算了,多说也没什么用。”

有效的沟通方式

这个例子充分显示有效的沟通多么不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白。

沟通时,多说”你“,少说”我“!

父子成功沟通的例子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子:“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父:“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想想看,我是那么说的吗?
子:“对,学校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嗯…,子:“嗯,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
父:“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
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父:“教育很重要。”
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吧?”
父:“你不想让你妈知道?”
子:“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举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吐露真言,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刻。不过在开导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所传达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聆听。
父:“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
子:“我已经打听过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几个晚上!”
父亲意识到这是情绪性反应,又恢复移情聆听。
子:“补习的代价太高了。”
子:“而且我答应同学,晚上另有节目。”
父:“你不想食言。”
子:“不过补习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办法跟同学改时间。
父:“你其实很想多下点功夫,又担心补习没用。
子:“你觉得会有效吗?”
孩子又恢复了理性,父亲则再次扮演导师的角色。

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我认为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习惯6:综合统效

取长补短

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流传于远东地区的一句哲言:“我们不应单纯地模仿大师的言行,而应该追求大师所追求的。”同样,我们不应该单纯地模仿,而应该创造。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男女和夫妻间的生理差异显而易见,那么社会、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呢?不是也可以创造出新的生活形态和环境吗?

尊重差异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有所偏颇,其实这才是画地为牢。反之,虚怀若谷的人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而乐于在与人交往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见解,重视不同的意见,因而增广见闻。此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核心价值观。

习惯7:不断更新

投资自己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锻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已,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无小事。

兼顾四个方面

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锻炼身体;
精神:调节心态,处变不惊;
智力:读书,学习;
社会/情感:管理人际关系。

结语

典型的西式成功学,分门别类,刨根问底,创造出了一套知识体系。
跟西药一样,成分复杂,见效直接。

这些道理,国学中自然都有包含。只是我们的传统是点到为止,多靠体悟。
跟中药一样,材料简单,重在熬制。

以后愿多从厚重的国学经典中寻求修身处世之道。